时间:2022-09-18 12:26:52 | 浏览:3045
来源:云南日报
8月13日,澄江市召开抚仙湖“湖泊革命”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思想上警觉起来、工作上紧张起来、行动上加速起来,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来一场抚仙湖“湖泊革命”。
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最大的I类淡水生态大湖,蓄水量206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淡水资源总量的9.16%,保护好抚仙湖具有长久的战略意义。
据悉,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中涉及澄江的分别是:玉溪市九龙国际会议中心违法建筑侵占抚仙湖一级保护区问题久拖未决;抚仙湖总体保持一类水质,但个别污染指标呈上升趋势;抚仙湖湖滨岸线和缓冲区缺乏科学规划管控,旅游、度假开发项目形成合围之势;星空国际旅游度假社区项目侵占生态保护红线196.1亩;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立昌村180余户原住民尚未进行生态移民搬迁,部分居民依然经营餐饮、民宿等问题。
“这些问题实事求是、直指要害。”澄江市委书记王军介绍,要把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发展问题,在思想上高度警醒,在政治上对标对表,在行动上立行立改,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销号、群众不满意不罢休。
澄江市紧紧围绕抚仙湖水质稳定保持Ⅰ类态势不下降,重点推进上村河、抚澄河等10条水量较大且总磷尚未达到Ⅲ类标准的入湖河道综合治理,确保入湖水量的75%(约1.02亿立方米)总磷达Ⅲ类标准的目标,加快落实“退、减、调、治、管”重点任务,积极争创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区,全力推动抚仙湖流域常态化保护、长效化治理、绿色化发展。
在“退”字上下足功夫。实施退人、退房、退田、退路、退村和退开发项目“六退”,最大限度保留生态空间。全面开展抚仙湖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六退”摸底排查,分类制定方案加快退出。加快编制抚仙湖流域村庄规划,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做到“人口只出不进、村庄只减不增”。全面开展抚仙湖沿岸违规违建排查并克期完成问题整改,堵塞“打擦边球”、“贴线开发”监管漏洞。
在“减”字上下足功夫。突出源头预防,实施节水、减肥、降药、控粪污“四减”,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污染负荷产生排放。逐步减少从抚仙湖取水,确保2023年起全面禁止。建设2.07万亩标准化生态农业生产基地。科学划定674.69平方公里抚仙湖流域禁养限养控制区,制定实施畜禽养殖分区管控办。
在“调”字上下足功夫。按照调优一产、调精二产、调强三产“三调”思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重构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打造全流域绿色发展先行区。巩固抚仙湖流域工矿企业退出成果,推进二产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链条,确保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
在“治”字上下足功夫。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8个标志性战役”,扎实推进抚仙湖全流域截污治污歼灭战,精准系统实施治城镇、农村、农田、河道、调蓄带(塘)、湿地的污水和垃圾“六治”。
在“管”字上下足功夫。全面推进完善法规、执法监管、监测监控、科技支撑、宣传发动“五管”措施落地落实,着力提升管湖治湖能力和水平。
“湖泊革命”是治湖的革命,说白了是人的革命。澄江市健全纵横交织的责任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构建从严从实的监管格局,用革命精神开创抚仙湖保护治理新局面,让抚仙湖“百里湖光小洞庭,天然图画胜西湖”的胜景永驻人间。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