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12:10:45 | 浏览:1510
在七彩云南中部,美丽的抚仙湖畔,埋藏着一个世界级的化石宝库,它见证了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探索生物多样性起源和演化,以及人从哪里来的重要宝地,是展示生命共同体的天然载体。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共同探寻澄江化石地,感受古生物的神奇与魅力。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云南澄江抚仙湖北岸有一片丘陵,因形似草帽而得名帽天山,也是被国际科学界誉为“世界级的化石宝库”——澄江生物群首发点所在地。
1984年7月1日,古生物专家侯先光在帽天山发现一块长尾纳罗虫化石,至此敲开了一扇洞察寒武纪早期生物的生命之门。
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成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全球仅有三处的化石类自然遗产。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为探索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非常独特的资料,几乎所有的现生动物的祖先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包含20个门类、300多个物种。”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馆员、古生物学硕士欧伟权说。
寒武纪是地球生命演化的一个分水岭,地球上各种生物在寒武纪突然大量涌现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它是地球生命演化历史中的关键事件,澄江化石的发现是见证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重要实证。
“在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地球在短短四千万年内或者说在不到百分之一的时间里,爆发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动物门类,古生物学家就将这个事件称之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澄江生物群所代表的寒武纪大爆发,第一个是物种的爆发,另外一点就是动物器官的诞生,在寒武纪之前,我们几乎是看不见动物的眼睛、嘴巴、运动器官。但是到了寒武纪,5.18亿年前的澄江生物群,动物的器官已经诞生。”欧伟权说。
在澄江化石地,昆明鱼化石的发现,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脊椎动物,为“从鱼到人的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复原的“昆明鱼”图片
“因为我们人类是脊椎动物,而发现最早、最原始的脊椎动物就是昆明鱼,也正是因为昆明鱼进化出了脊椎,它才能依靠脊椎进化出附着在脊椎周边的肌群以及它长出四肢,然后可以登上陆地,直立起来奔跑行走,才能进化出今天的人类,所以说人最早的祖先是脊椎动物昆明鱼。”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馆员策展人朱志说。
近些年,科学家们在澄江化石地上获得大量研究成果,破解了达尔文“寒武纪大爆发如何缔造谱系树”“人类远祖的躯体构型及更多基础器官在何时、由何种低等动物创造并传渊而来”的世纪谜题。
作为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圣地,澄江化石地是讲述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窗口,是探索人从哪里来的重要资源,是展示生命共同体的天然载体。
复原的“奇虾”图片
复原的“云南虫”图片
“因为澄江化石很小,只有几厘米那么大,不直观,我们为了把它更好地展示给观众,运用了ct扫描、全息投影以及互动感应,运用大量数字化原创性地制作了非常高清的寒武纪古生物的动画的效果,让它‘复活’过来,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它当时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以及身体结构,可以让大家在博物馆参观就仿佛置身在一个寒武纪的世界里面。”朱志说。
为集中展示澄江化石的科研和保护利用成果,投资6.66亿元开工建设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该馆包括主馆、科研中心、研学中心、专家楼、文化创意中心等,采用VR、AR、OLED柔性屏幕等现代光电技术和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诠释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
自2020年8月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开馆以来,截至目前参观人数已达120余万人次,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云南网通讯员杨洪龙王涵摄影报道
作者:梅雪芹(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倘若读过英国当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有可能记得小说开篇描写的英格兰向西南延伸的狭长部分那个当地最大的港湾莱姆湾,以及被视为其名称之源起的古老小镇莱姆里季斯;也有可能回味小说的男主、那位
9月7日,“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采风团来到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采风团走进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澄江化石地是距今5.18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地球生命大爆发的见证,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是地球早期生
来源:玉溪日报-玉溪网又到了赏荷季,满塘粉红翠绿,与蓝天白云各自悠闲,相映成趣。此时,位于澄江马房村荷花争相斗艳怒放,呈现出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画卷。白的如玉,粉的似霞,一株株,或含苞待放,或已张开两三片花瓣,或全部
云南澄江探索生态烟叶发展新格局 今年澄江市克服前期降水偏少等不利因素,种植烤烟5.5万亩,目前正全力抓好中耕管理。云南澄江探索生态烟叶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消费增速回落、产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频发等外部不利因素影响,澄江市稳步
继滇池环湖地区开发活动被踩下“刹车”后,云南9大高原湖泊中文旅开发规模更大的抚仙湖沿岸,最近开始暂停周边部分项目的审批,而这正是抚仙湖环湖地区启动长久熔断机制的开始。上月月底,云南省省长王予波在调研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保护治理工作时提出,
来源:玉溪日报-玉溪网□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跃 文/图澄江有山有水,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守护好绿水青山,是澄江的第一政治责任,也是澄江实现永续发展的前提。“十三五”期间,澄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刘智慧 澄江规划馆外围环境按期成景,成为抚仙湖畔“新地标”,引得越来越多的游人争相打卡。(详见本报4月9日第12版相关报道) 地标是一个地方标志性的景观,它是城市的门面,也是城市的名片。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澄江的地标性建筑不多,其中人们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