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12:07:27 | 浏览:731
8月20日,广大市民游客抓住暑期最后的假日时光,带着孩子前往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参观5.18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见证——澄江生物化石群,开启地球生命回溯之旅,探索生物多样性起源和演化的历史印记。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走进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该馆依托遗址展示澄江化石地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通过生命大爆发、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样性三个常设展区,揭开了寒武纪生灵生活场景及生命大爆发珍贵瞬间的神秘面纱。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博物馆内,新颖的艺术手法和现代多媒体数字技术,让5亿多年前的澄江生物群“活起来”“动起来”,栩栩如生地展示在市民游客眼前,完美呈现了地球生命波澜起伏壮丽神奇的生命之旅。市民游客或是通过MicroCT扫描解析出澄江化石的细微结构,观察生物身体的附肢、消化道、神经系统等微小器官组织,或是穿过寒武纪海底隧道,沉浸式观看光怪陆离的寒武纪海洋古生物,或是从“人类远祖”昆明鱼的全息投影开始,探索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奥秘,或是在寒武纪海洋VR虚拟互动体验游戏中,带上VR眼镜、操纵数据手竿进入到虚拟的寒武纪海洋参与捕猎游戏……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据了解,澄江生物群至今发现和记录的化石有20多个门类,281种,几乎涵盖动物界的所有现生门类和已灭绝门类,这是迄今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精美、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该馆作为我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自然遗产,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古生物化石和现生动物标本6万余件,展出4000多件珍稀标本、100多个古生物高仿真模型、200多个古生物原创科普视频,系统呈现地球生命演化的开端、过程和结果,讲述宏大的地球生命演化故事,堪称开启生命回溯之旅的“无字天书”,被誉为“现代生物演化树之根”“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今年7月,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目前已研发并内部使用14个小学研学课程、11个初中研学课程以及1个高中研学课程现已成为集科研、科普研学、文化创意及遗产保护为一体的博物馆。据统计,博物馆自2020年8月10日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以来,累计参观人流量已突破125万人次。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云南网记者 胡妤雅 摄影报道
生命密码(一)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推荐阅读书单:《生命密码》《不自私的基因》《我们为什么还没有死掉》《生命与新物理学》《遗传的革命》《长寿的基因》《最好的告别》《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
云南澄江探索生态烟叶发展新格局 今年澄江市克服前期降水偏少等不利因素,种植烤烟5.5万亩,目前正全力抓好中耕管理。云南澄江探索生态烟叶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消费增速回落、产业结构调整、自然灾害频发等外部不利因素影响,澄江市稳步
继滇池环湖地区开发活动被踩下“刹车”后,云南9大高原湖泊中文旅开发规模更大的抚仙湖沿岸,最近开始暂停周边部分项目的审批,而这正是抚仙湖环湖地区启动长久熔断机制的开始。上月月底,云南省省长王予波在调研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保护治理工作时提出,
来源:玉溪日报-玉溪网□ 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跃 文/图澄江有山有水,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具有先天的发展优势。守护好绿水青山,是澄江的第一政治责任,也是澄江实现永续发展的前提。“十三五”期间,澄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刘智慧 澄江规划馆外围环境按期成景,成为抚仙湖畔“新地标”,引得越来越多的游人争相打卡。(详见本报4月9日第12版相关报道) 地标是一个地方标志性的景观,它是城市的门面,也是城市的名片。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澄江的地标性建筑不多,其中人们耳熟